口腔科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防治结合>口腔科普

别让口腔溃疡影响过年的心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防治指导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0-01-20 来源:办公室 浏览人数:13543

本文作者系中医学博士、主治医师、青岛市口腔医院中西医结合口腔粘膜病专病门诊主任张爱娟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青岛市口腔医学会第三届口腔粘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历:

200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获博士学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8年余,擅长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各种口腔黏膜病及脾胃病,尤其是灼口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慢性胃病等。

1

说起口腔溃疡,我想很多朋友都曾受到过他的困扰。口腔溃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疮,尤其有的朋友还会频繁长口疮,疼起来有时候连吃饭都会成问题。而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那么,口疮和心、脾又有什么关系?

口疮是一个临床常见的症状,很少有人因为单独的口疮来就诊,我的门诊大多数患者来看胃肠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泻等,同时兼有口疮;也有专门为此就诊的,多是反复发作,疼痛显著,四处就医无效的。那么,很多情况下当胃肠道疾病治愈了,口疮也能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中医的神奇之处也在于此,它着眼大处,并非脚疼医脚紧盯局部,通过整体阴阳气血的调整,使机体的平衡得到改善,即所谓的治病治本。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学中“口疮”“口糜” “口破”“口疡”等范畴。口疮的概念是指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以唇、颊、舌、上腭等处肌膜发生黄白色溃烂点且灼热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虽然其病损位于口腔体表,为局部性损害,但从其发病过程来看,有着复杂的全身性背景。西医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2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内伤七情。

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部位虽然在口腔黏膜,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是全身病变的反映。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牙龈属脾胃,肾经行于舌两侧,因此,口疮与心、脾、肾等经脉关系密切。口为脾之窍,诸经多会于口,盖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气,五脏之气偏盛,则诸疾皆盛,故口疮乃脾气偏盛,心脾蕴热所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及脾气亏虚等均可致本病。

中医讲“血热肉腐则为疮”,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同意“火热”就是口疮的基本病机,那么,这看不见的“火热”之邪为什么会偏偏凝集在口中,“火热”之邪又来自哪里?《灵枢 经脉》认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以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经络运行中哪些经络经过口舌咽,共六条,分别是心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肾经。

心开窍于舌,心经“从心系,上挟咽”。脾开窍于口,脾经“挟咽,连吞本,散舌下”,心火,脾经积热,可以循经上传舌咽,发为口疮。

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还唇……”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所以,胃肠蕴热也会导致口疮,这种口疮也常伴胃火牙痛,便秘腹泻,甚至可以看到唇周,鼻旁的痘痘粉刺等。肝经“从目系颊里,环唇内”可致口疮。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或熬夜耗伤肝阴肝血,则生口疮。肾经“循喉咙,挟舌本”。久病伤及肾中元阴元阳,肾水肾火失衡,相火妄动,也会得口疮。

3

那么这些经脉的火邪又是如何燃起来的呢,结合临床,结合现代人常见病因,我们谈一下这火热的由来。

首先说心火,中医认为“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心为火脏,内主君火,君火不制则各种疮疡肿痛就会发生。正如《圣济总录 脏腑总证》中云:“大抵心属火而恶热,其受病则易以生热,热则血气壅滞,故为烦躁,寝卧不得安宁,口舌生疮,头痛颊赤之类。”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主要还是情志过极而来,《素问 灵兰秘典论》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七情发于心而内应于五脏,若七情过极影响到心会导致心神失调,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人们的焦虑恼怒,常发为心火。这类口疮多发舌尖、舌缘及唇部,溃疡红疼痛明显,舌尖红,生芒刺。患者常常口干、面赤、心中烦热、失眠、小便黄、脉数。

再说脾热之证,脾主运化,脾主升清,现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进食过多肥甘厚味,导致脾气壅滞,难以运化,清气难升,浊气充斥,进食的水谷反而化为积热、湿浊。临床上常见心脾两经火热并存的,《丹台玉案 口门》所言:“脾开窍于口,饮食厚味,则脾气凝滞,加之七情烦扰过度,则心火炎盛,而口疮生矣。”脾热脾湿的患者常表现为颊粘膜及舌面上满布白屑斑生,白屑之下鲜红糜烂,舌红苔厚腻微黄,脉滑数。

胃肠蕴热亦从饮食而来,而且阳明经又多气多血,“两阳合明为热盛”,其病都多实多热,比如嗜好烟酒,过食辛辣滋腻,都会导致火热邪气,《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载: “湿热壅于胃腑,逆于经络,而为是病……治宜清胃……则咽喉不清,齿龈肿痛等证,廓然俱清矣。”这类溃疡特点: 数目较多,面积较大或融合成片,多分布在舌边舌下,颊内唇侧或齿龈,甚至面颊部粉刺,溃疡红肿疼痛,覆盖浅黄色伪膜。患者往往兼有唇红面赤口臭,心烦口渴,溲黄便秘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证。

再谈肝火,肝藏血,主疏泄,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临证指南医案》“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重,平时忧思积虑恼怒,七情内伤常导致肝郁,肝作为风木之脏,又有相火内寄,往往化生火热,肝火又常常蕴生湿热,或进一步耗伤肝阴,.肝脏不能得到阴血的滋养,其火更妄动炎上。《医方考 口病方论》云:“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木能生火,故令舌疮。”肝为将军之官,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所以这类溃疡疼痛明显,红晕围绕,肝经“环唇内”,所以常发唇内黏膜或舌侧边缘。患者常常口苦咽干,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失眠不寐,复发与情绪相关,女子则常与月经相关,乳房经前胀痛,月经失调,经血有块,小腹胀痛,舌尖边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明代薛己《口齿类要 口疮》:“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

总之,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机以心、脾、肾失调为主。该病的发生和机体脏腑、经络失衡有关,可以是某脏腑或某经络本身功能的改变,也可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衡发生传变所致。中医云“有诸内必行诸外”,故需了解全身整体情况,以利于辨病辨证,确定理、法、方、药。在临诊中要考虑用药治疗与全身其他脏腑经络疾病有无不良影响,能否给予适当兼顾。临床常见虚实兼杂,要辨邪实和正虚,并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程、病证做出正确判断而论治。同时,也要考虑其原有全身症状或疾病与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无直接或间接关系。比如患者素有脾胃功能失调,便秘或便溏、腹胀、纳少等,可通过顾护脾胃,一方面调整消化,另一方面复发性口腔溃疡也能得到改善。

4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机以心、脾、肾失调为主,该病的发生和机体脏腑、经络失衡有关。而机体脏腑、经络系统是一个整体,那么中医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口腔溃疡的优势主要有3方面。(1)针对病因,从根源着手,个性化治疗。全面辨别口腔黏膜病,准确查清致病因素,通过调节身体自身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从源根上治疗口腔溃疡病。(2)突破西医单一诊疗模式,分型对症治疗。剔除单一西药、激素等药物治疗的弊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口腔溃疡病其疗效远远高于单一治疗方式,在规范分型的基础上对症治疗,且具有缩短疗程,减轻痛苦的明显优势。(3)利用中药活性成分调节体内分泌,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整体免疫力,从源根上祛除口腔溃疡的病源。

5

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全面调理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增强抵抗力,具有独到的优势。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如何进行中医辨治?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大体上分为实火型和虚火型。实火型又可分为脾胃伏火、心火上炎、肝郁蕴热等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发病迅速,溃疡充血,发红明显,可见黄色假膜覆盖及轻度水肿,疼痛明显。虚火型包括阴虚火旺、脾虚湿润、脾气虚弱等。其中以阴虚火旺证最为常见,多以肾阴虚为主,亦可见心阴虚、肝肾阴虚等类型。在虚火型中虽以虚损证为多,但多伴有火旺,有虚火的表现。

在治疗方法上,除了中药内服外,还有外治法,比如涂敷法、含漱药液。此外,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还有敷贴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耳穴压丸、食疗、泡脚、药膳等。

6

我们了解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及治疗方法。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起居、饮食,尤其是情志调护不容忽视。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正确的治疗是必须的。中医学主张未病之先,应防患于未然;既病之后,又要防止其继续传变。“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故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故日常生活调护不容忽视。

首先是情志调护:忌发怒、生闷气和忧思。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而怒伤肝,肝伤则疏泄功能失常,亦影响脾胃运化。脾胃运化失常,则身体免疫力就弱。

其次是饮食调摄,三餐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荤素搭配。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此外,实火口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肥甘厚味,如羊肉、韭菜、海鲜、热带水果、动物内脏、咖啡、生的葱蒜、甜食、大枣、辛辣刺激食物、腐乳、臭豆腐,以及过分添加化学成分的食物。虚火口疮,忌食生冷,不宜过劳。

再次是起居规律,注意冷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劳或熬夜而损伤正气。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

此外,适当运动也很重要。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3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戴有义齿者,应避免义齿机械刺激损伤粘膜;进食硬物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


版权所有:青岛市口腔医院

总院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德县路17号    联系电话:0532-82829900

云霄路门诊部地址:青岛市市南区云霄路118号    联系电话:0532-66016007

辽阳东路门诊部地址:青岛市崂山区辽阳东路9号7号馆3层    联系电话:0532-66729929

邮编:266001

备案号: 鲁ICP备13004238号-1     技术支持:365健康在线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172号